8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財稅支持措施。會議指出,要加大財稅等支持力度,完善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匯集各方力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這是繼長江保護法實施后,國家又一個破解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難題的重要舉措。長江經濟帶發展迎來新一波政策“紅包”。
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對我國戰略發展全局意義重大。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8月1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地區生產總值24.88萬億元,同比上升14%,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6.9%——長江經濟帶在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不斷顯現。
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還面臨一些亟待破解的難題,其中,資金瓶頸制約著包括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產業綠色轉型、能源結構優化、黃金水道建設等在內的方方面面?!笆奈濉睍r期,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新三主”重要指示要求,凝聚共識,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嚴格落實長江保護法,守好、用好流域生態本底,協同推進綠色發展,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完善市場化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協同作用,以財稅政策杠桿撬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一是進一步強化“共抓大保護”的理念,建立長江經濟帶的綠色屏障。不斷推進環境稅收制度創新。建立完善長江經濟帶稅收信息共享平臺,推動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數據監管等基礎制度和標準規范,不斷提高納稅服務水平;基于“多排多征、少排少征、不排不征”的雙向機制激勵理念,完善“稅務征管、企業申報、環保監測、信息共享、協作共治”的環境稅征管模式,提高征管效能,倒逼各行各業綠色轉型。圍繞沿江省市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一體化建設,以及生態修復、生態旅游、醫療康養等高端重大生態產業項目,對具有明顯示范效應的綠色發展示范帶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構建跨界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凇袄谜哐a償,受益者付費”和“多層次補償原則”,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原則和標準;鼓勵以地方為主體建立橫向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加強區域協商、推動協同治理,探索省域間市場化、多元化的“造血型”流域生態補償方式,通過對口協作、產業轉移、共建園區等多種方式,推動上下游、左右岸協同發展、東中西部互動合作;增強財政資金使用的有效性。國家綠色發展基金重點投向長江經濟帶,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保護補償領域。鼓勵沿江省市試點推廣綠色債券。加大對綠色債券發行主體的激勵措施,積極促進綠色債券發行過程中財政補貼政策的落地執行。建立健全資源環境價格機制。聚焦長江經濟帶的水環境、水資源等領域,把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使生產者、消費者為能源資源消耗、污染排放“付費”,促進資源節約和污染防治。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引導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投入到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和成果發布、生態資源權益市場創設、可持續經營開發、保護補償、評估考核等方面。
二是進一步突出綠色發展,支持提升長江黃金水道功能。明確財政支持黃金水道建設的重點任務。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支持航道治理、防洪排澇等設施建設、港口綠色轉型、港口資源資本整合等重點領域,同時支持沿江地區水上洗艙站、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設施、水上綜合服務區,以及LNG加氣站、岸電等設施建設、維護與運營,支持沿江地區新能源船型研發和船型標準化,助力提升設施的綠色化和現代化改造能力。助力綠色航道建設。建立財政專項基金,支持優先采用生態影響較小的航道整治技術與施工工藝,積極推廣生態友好型新材料、新結構在航道工程中的應用,加強疏浚土等資源綜合利用。依靠綠色債券等方式,對造成顯著生態影響的已建航道工程與航電樞紐工程開展生態修復。加快推進三峽樞紐水運新通道建設,解決三峽樞紐瓶頸制約。建設智能化、綠色化水上服務區等等。助力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鐵路網絡建設,打造方便快捷的鐵路網。支持公路網絡建設,完善以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國省干線、農村公路協調銜接的城鄉聯網、通達順暢的公路網絡。支持民航網絡建設,推進長三角世界級機場群等建設,支持航線培育支持力度,拓展完善航線網絡,加快推進空中大通道建設。支持水運網絡建設,進一步推動內河水運發展。同時,擴大國有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資助范圍和資助力度,協調國家電網、三峽集團、國鐵集團、國家油氣管網公司等投資方向,支持地方合力推進港口、鐵路、機場、管道、過江通道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網絡完善和功能提升。推廣長江-12.5深水航道省部共建機制、地方共建項目交叉持股經驗,完善“國家投資、地方籌資、社會融資”的投融資機制,積極引入央企、社會資本參與長江經濟帶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建設;采取稅費減免、優惠貸款、財政補貼、發行債券等方式,支持地方或企業推動綠色出行、多式聯運、運輸結構調整。利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積極推進“互聯網+”水運融合發展。
三是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動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推動智能綠色制造。充分發揮節能環保專項資金的導向帶動作用,設立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專題科目,加大對各類企業技術改造,節能設備升級,關鍵、共性和前瞻性節能技術開發的支持力度。促進落后產能化解。通過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和財政貼息等財稅政策,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企業轉型發展;適當提高產能落后企業的稅收負擔,引導不可再生資源行業過剩產能和社會資金轉向可再生資源行業。加大對“碳中和債”的支持力度。鼓勵高碳企業向低碳化轉型,助力新就動能轉換、落后產能化解和制造業智能化、綠色化、信息化、高端化轉型。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建立生產性服務業重點領域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培育現代服務業重點企業;建立現代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引導社會資本創設生產性服務業各類投資基金,不斷催生生產性服務業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以財政杠桿撬動綠色金融發展,積極扶植綠色產業,提供綠色貸款,從資金角度直接促進綠色產業發展,建立綠色信貸產業目錄,細化綠色項目分類,實施環境社會風險評級,根據等級提供不同優惠的綠色貸款,讓綠色產業能夠在其劣勢上仍能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迫使傳統企業進行綠色轉型。加大創建政策性的綠色金融機構力度。如“綠色發展銀行”、“生態保護銀行”,改變綠色金融難以落實實處的窘境,施行財政貼息、稅收減免、風險補償等重點支持措施,構建全方位平衡發展的綠色金融市場體系,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是進一步推動開放平臺建設,構筑高水平開放新高地。要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優化財稅制度,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布局,助力形成培育更多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第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依托沿線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率先推動國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擴大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加快港政、航政、口岸管理、海事等公共服務一體化聯動平臺和協作機制建設,提升涉外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要積極引導市場主體走出去。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11省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運營和管理、創新服務支持、制造業產能合作、職業教育領先等多方面優勢,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共同走出去,共建高標準境外經貿合作園區,把境外經貿合作園區打造成為“一帶一路”貿易和投資合作核心載體。要加快打造跨境電商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數字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在持續推進跨境電商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基礎上,合理布局、配套建設跨境電商海外倉及現代物流配送平臺體系。鼓勵各地建立開放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招商引資、對外貿易、對外合作等活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運用獎補、貼息、基金等杠桿工具,帶動金融等社會資本投入開放型經濟發展領域。進一步落實啟運港退稅政策,擴大政策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