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面建立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2035年基本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苯K持續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我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配置實現度達到90%,群眾滿意度提高到2020年的86.05分。
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不均衡、城鄉公共服務融合程度不深等問題仍然較為突出。盡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了“六統一”,但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仍相對較弱,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突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江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進入功能互補、社會融合的新階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需要大力推動城鄉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一是重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空間非均衡性特征。充分認識現有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趨勢,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和政策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s小區域間差異,加大對蘇北地區的政策傾斜和財政支持力度,發揮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較高的蘇南地區優勢,形成示范帶動效應;增強農村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水平,逐步縮小城市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的差距,著力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的供需平衡,努力實現區域間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衡發展;深入挖掘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影響因素,全方面、多層次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實現。
二是構建城鄉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體系。通過政府購買、公私合作等方式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探索多元主體參與、城市優質資源要素下鄉的長效促進機制;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加大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基礎教育投入,逐步實現城鄉教育資源配置均等化。加快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鼓勵城鄉學校開展“學校聯盟”或“集團化辦學”;建立城鄉統籌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整合城鄉文化基礎設施資源,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提高農村全民閱讀、文體活動等公共服務的供給質量;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強化社會保險全覆蓋,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進農村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和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權利。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把進城落戶的農村人口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是暢通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的表達渠道。完善農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表達機制,實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溝通機制。充分利用電視、報紙、新媒體等各類媒體宣傳城鄉基本公共服務相關知識,增強農民參與基本公共服務的主動性;拓寬渠道,組織培訓會、懇談會等,增強農民對基本公共服務知識認知程度,提高參與度;營造需求表達環境,鼓勵鄉鎮人大代表和村民委員會關注農民需求,深入基層,加大調研,傳達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充分利用新媒體,擴展多樣化表達渠道,讓基層呼聲一線直達。
(作者分別為:常州工學院社科處處長、教授;常州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常州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新時代背景下江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機制研究”〈項目號:19SHB004〉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