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政策制定、實踐舉措等方面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成績顯著。
以可持續發展為行動導向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深入研究闡釋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與同濟大學日前主辦的“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學術研討會上,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蓉提出,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保護生態、改善環境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研究、實踐行動不斷走向新境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的豐富和發展,為解決21世紀人類生態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對重大時代課題的創新回答,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張云飛表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思想。在哲學層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自然觀,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歷史觀以及“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的方法論。在政治經濟學層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價值論,堅持綠色發展觀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在科學社會主義層面,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政治立場,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國家治理觀,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國際治理觀。
同濟大學教授諸大建認為,在世界意義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新型全球化作出了理論貢獻和戰略貢獻。
加快構建生態文明話語體系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由體系樣態、核心概念、基本命題等內容組成的理論體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郇慶治認為,生態與文明、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生態文明與生產力發展、生態文明與民生福祉等八個方面的內容,構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基本命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構成了有著明確的理論議題回應、理論知識架構和理論建構邏輯的系統性政策話語和理論話語體系。
生命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耿步健提出,生命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基石,有其自身內在的邏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生命共同體理念的邏輯歸宿。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劉勇表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一個內容豐富、特征明確、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在這一理論體系中,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黨的初心使命方面,回答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價值問題;從生態文明建設為了人民群眾、生態文明建設依靠人民群眾方面,回答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問題;從綠色發展理念、系統治理、制度改革、法制保障等方面,回答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問題;從美好生活的實現、美麗中國建設方面,回答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問題。
共繪美麗中國新畫卷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新時代已然開啟,廣袤的中國大地上涌現出豐富的案例。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杜歡政提出,當前福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貴州遵義探索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新時代鄉村造血新模式等,都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把握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生態文明思想研究的核心內容,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已將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提到更高的層面,我們應從人類文明的角度來考慮這一重要問題。
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凸顯人民情懷。蘇州大學教授方世南表示,人民情懷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顯著特征,也是最基本的實踐要求。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人民情懷表現在生態政治觀、環境民生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生態文明法治觀、生態安全觀以及生態治理國際合作觀等不同層面。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經濟發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與美好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來關懷人民、造福人民。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長足進步,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生態系統穩定性明顯增強。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佳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了適應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環境戰略政策體系。邁向未來,我們要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始終以環境質量改善為主線,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統籌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共同繪就美麗中國的嶄新畫卷。